回列表
跳脫法律科系框架,擁抱文字的《換日線》編輯孫雅為

採訪者|王采葳、張凊旖、楊子翰
跟著Career上工趣005(2023-May)
完整文章連結




擁抱心中熱情,走出科系框架的獨特道路

高中就讀語文資優班的孫雅為,很早就察覺到自己在文字方面擁有較高的敏銳度,同時也對於電影有著濃厚的興趣。雖然大學就讀法律系,但她很早就發現到,比起「文字」與「電影」,法律真的並非自己的興趣,因此在大學生涯中,透過修習其他院系的課程,以及參與校內外社團與企劃,一點一滴地累積文字與電影的經驗。

雅為畢業後,因為自己對於影視產業的渴望,選擇先以「產業」作為切入點,到電影串流平台的行銷部門任職,卻逐漸發現分眾行銷的過程中,需要把每個人貼上許多標籤。不過雅為卻認為,「比起貼上標籤,我更喜歡幫人家撕除標籤。」而文字工作者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一個人、凸顯每個人的獨特性,因此選擇「文字編輯」作為下段旅程。


電影是養分、文字是媒介,用編輯工作擁抱世界

雅為的第二份工作,是在半官方的影視機構擔任編輯,卻因為工作內容的侷限性,發現自己更嚮往發揮自己編輯的自由度與能力,因而再度轉換跑道,進入了目前的《換日線》擔任內容編輯。

「我覺得現在(換日線)的編輯工作很符合自己想像中的編輯樣貌,絕對是我現階段的理想職業。」雅為認為,編輯除了能夠發揮文字力,同時也能源源不絕地接觸到新的資訊與知識,或是來自各個不同國家、領域、職業的人,在短時間內就能開拓眼界。雅為也很重視提供給年輕讀者更有趣或更有意義的內容,期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發揮影響力。

此外,雅為也和我們分享,其實在進入《換日線》之前,她曾經擔心自己從此就會和影視脫離了,不過因為主管給自己偌大的發揮空間,讓她同樣可以製作電影相關的主題——她漸漸意識到,從事相關工作,並不是滿足影視興趣的唯一道路,現在的她將電影作為養分、文字作為載體,用編輯的工作擁抱自己熱愛的世界。

編輯的挑戰、應對,以及踏上這條路的建議

雅為認為,編輯這份工作的困難之處就是高度的不確定性,除了需要跟不斷演變的演算法搏鬥,還需要隔著雲端揣測讀者想看的是什麼。但困難亦是美好之處,當流量不如預期時,不會被武斷地認為做不好,這樣的挑戰也成為鼓勵自己實驗更多方式的動力。

另外,由於人力、時間、文章發布數都是有限的,從選材、下標題、時間分配,到品質與流量間的掙扎,編輯的工作就是永無止境的「取捨」。以下標題為例,究竟要選擇吸睛但可能引發爭議的標題,還是安全但流量表現平凡的標題呢?在每個環節學習取捨的藝術,也是擔任編輯的一大課題。








獨立思考、放慢腳步、懷有同理心——給大學生的三大建議

採訪的最後,雅為也和我們分享了給大學生的三大建議,分別是「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」、「適度停下腳步,多問自己為什麼」,以及「多懷有同理心」。

首先,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認識世界的速度變得更快,除了人們的專注力縮減外,大量資訊中也參雜著各種假消息、不實訊息。因此雅為建議同學多加培養獨立思考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,建立自己的一套邏輯與中心思想,避免在面對龐大的資訊海時,被資訊量反撲、假消息侵蝕。

接著雅為觀察到現在也是一個「履歷競爭」的時代,同學們都在比較在哪裡實習過、有幾個實習、是否比過商業競賽等,就像「蒐集名牌」的汲汲營營生活。因此她提醒同學們要記得放慢腳步,不是鼓勵大家開始無作為,而是希望大家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,要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而做,以及這項經歷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意義。

最後,雅為希望同學能夠懷有包容的同理心——這是無論在職場上,或是身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,都需要具備的重要特質。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個體,當遇到跟自己不一樣,甚至是弱勢的人時,不要一味去鄙視、忽略他們的存在,而是將每個人都當成值得被重視的個體存在,並時時保有「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一起變好」的心態。